黄山备战黄金周有多拼?挑夫短缺上无人机!
黄山挑夫严重短缺,在即将到来的国庆黄金周会不会出现食物送不上去垃圾运不下山的情况?
9月21日,黄山园林开发分公司物资运输服务中心慈光阁管理站站长汪正宇在向来自全国的媒体介绍当下黄山景区的运力困境时,并没有愁眉苦脸,因为他们已经找到了一种更高效的解决方案——无人机运输。
据了解,从2023年5月起,经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运载无人机飞行运输申请,大疆运载无人机开始在黄山风景区进行运输常态化试点工作。目的是为缓解景区生活物资、废弃物、建筑材料、施工垃圾、应急物资等运输难题。截至目前,黄山风景区通过率先开辟无人机运输航线,已经累计利用大疆运载无人机完成96吨物资运输工作,有效缓解了山地运输的压力。
无人机运物资上黄山,单日单机可运一吨
21日上午,在慈光阁管理站附近的无人机平台,两台大疆FC30运输无人机正静静地停在围栏中间。飞手将30多公斤的矿泉水、食品放入飞机下面的货厢后摁下启动,随着4轴8桨的旋翼强烈转动,飞机稳稳起飞,很快就隐入茫茫云雾之中,飞往3公里外的山上接收点。十几分钟后,飞机再次钻出云雾降落,带回来的是一袋垃圾。
记者注意到,起降点现场,配备了飞行操作间、物资仓库、垃圾存放点等功能区域,完成物资与垃圾的运输与转存;人员方面,起降点配置机长与装卸员,分别负责云平台的飞行调度与货物的装卸。
据大疆运载解决方案工程师李兴龙介绍,大疆运载无人机能克服地形和天气限制,最大飞行海拔高度达6000米,拥有超强环境适应性,可适应全天候、宽温域、跨海拔的作业场景,从而解决通达性、运力不足、高成本和低时效等问题,进行常态化作业。不仅运输效率大大提高,配套基础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小,还能满足应急运输等要求,独立的空中运输航线与游客游览也互不干扰。
“以黄山为例,目前我们在黄山景区温泉到天海之间开辟了一条直线距离约3.2公里的运输航线,采用双机运输的模式,飞机全天作业时长7小时,来回可高效运输47趟。其中,往返运输含上下货仅需17分钟,能有效应对大客流高峰期或特殊天气条件下突然增长的运力需求。 ”
“上山的物资不愁,下山的垃圾不堆了。”黄山风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自5月9日至今,大疆运载无人机率先在黄山景区开辟了一条运输航线,在避开游览区域和珍贵树种的前提下,在指定范围内进行重复作业飞行,并从起飞到降落进行全流程管控,目前已形成了显著运力,有效缓解了山上山下物资运输压力。该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无人机共运输19.315万余斤,其中双机吊挂单日最大运输量突破4000斤,单机单日最大运输量超2000斤。
挑夫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汪正宇介绍,至8月21日,黄山风景区接待游客量已突破300万人,比2019年提前60天突破这一关口,也是黄山风景区历史上突破300万人日期最早的一年。面对即将到来的黄金周,景区正厉兵秣马作准备。但因地形、天气、物资运输需求等原因,黄山景区面临着传统运输方式运力不足、劳动强度大且运输能力难以持续增长等问题。
据悉,黄山风景区目前主要运输物资分为两大块,上行物资补给以米、水、油、面、布草为主;下行运输主要以布草、垃圾运输为主,物资运输需求方主要为山上的酒店住所。每年4月到11月旅游旺季时,日均物资运输量(不含工程物资运输)可达15-20吨,12月到次年3月旅游淡季物资运输需求最多也将近10吨。
今年58岁的挑山工吴师傅,从2001年就到了黄山,从事挑山工作,一干就是23年,目前负责黄山风景区云谷索道至山顶路段的挑山工作。
“以前没有索道,只能在路上挑,一天挑一趟,现在有了索道,一天最少能挑3趟。”在黄山白云宾馆附近,已经58岁的挑夫余师傅刚刚把一担食物放下。他介绍,而如今黄山风景区开辟了南大门到天海站的无人机运输线路,他只需要在天海站取货后配送至山上各物资需求点,不仅运输轮转次数增加、效率大幅提升,人也轻松很多。
“现在一天只需要10余趟短途运输就可以完成任务。”余师傅表示,无人机运载的引入,能帮助其减缓单次运输的工作强度,目前黄山风景区索道加人力二次运输的方式,相较于过去纯人力搬运,已经较大程度减轻了挑山工的压力。他现在从云谷索道往山顶运输物资,每天可以往返三趟,每趟可以挑160-170斤物资。
据介绍,目前黄山景区物资运输主要以“索道+人力二次运输”为主——即山下物资通过索道运输到达索道上站,再通过人工运送到山上各宾馆酒店等。目前在大客流情况下不光物资二次搬运存在挑山工短缺、后继无人,一些建筑物料的运输或索道运输不便的物资,仍需要通过纯人力搬运的方式从山下运往山上。
由于纯人力运输,挑山工(挑夫)必须依托游步道搬运,尤其在旅游高峰时段,共用游步道后,降低了游客的游览体验。此外,近年来由于年龄结构老化,加之愿意从事重体力劳动的青壮年日益减少,黄山挑夫人数大幅锐减,在无新生力量补充的情况下,人数严重不足,运输压力逐年加大。据悉,目前景区肩运员队伍平均年龄达57岁,而景区高峰期有300-400个肩运员,目前剩下不到130人,平均每年人数下降10%。
汪正宇告诉南方+记者,近年来,景区也积极利用机械设备以减轻人力运输的负担。景区曾尝试用“攀山侠”机器人、电力单轨运输等方式进行物资运输,但攀山侠设备体积较大、须利用游步道运行。电力单轨需要另行建设轨道,均无法成为目前黄山景区物资运输的最优解。
汪正宇认为,从运输角度而言,黄山景区通过运载无人机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补充和配合,逐渐从以人力为主力挑运向人机互补转变,缓解景区运输压力。从长远来看,随着大疆运载无人机的进一步本土化应用,对于黄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山岳地形物资运送、应急空中救援”等工作提供了科技赋能。
大疆高级企业战略总监兼新闻发言人张晓楠表示,黄山作为国内极为典型的山岳场景,拥有复杂的山体特征与环境,在黄山的常态化运营下体现的无人机运载的优势,对于解决国内其他山地场景的运输难题有积极助力。她介绍,FC30已在青海、西藏、四川、贵州等地形、气象较为复杂的山区,以及南京、天津等岸基运输场景,进行试点应用,完成数千架次的各类物资的运输。